跑遊推薦
跑步之餘又可以探索社區; 可參考以下建議, 令跑步更有趣味 !
路線1: 中環 -> 堅尼地城 - > 中山公園 (大約7公里)

西環一帶可謂是香港史的其中一個重要起點。從堅尼地城走到中山公園,歷史建築林立、翻新工作不斷,老香港情懷兼併漸趨蓬勃的文化景點及屹立不倒的本地食肆,交織出一片熱鬧的和諧。
「藝里坊ARTLANE」位於西營盤的忠正街、奇靈里和石棧里,十多幅壁畫各具特色,展現出繁華都市的一片浪漫。
西區社區中心位於西邊街。中心建於1920年代,其歐陸式設計配合社區中心的角色,在現代化的香港中製造出一點懷舊風情。


卑路乍灣海濱長廊位於堅尼地城城西道,全長 172 米的海濱長廊以板道搭建,24 小時開放,為市民提供可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的消閒空間。
到訪中西區時,不得不提位於堅尼地城的馳名煲仔飯店。恰到好處的飯焦與繞梁三日的香氣,令煲仔飯成為香港人的日常至愛。

路線2: 中山公園 -> 灣仔 -> 東岸公園 (大約6.5公里)
在中山紀念公園到東岸公園路程中來到銅鑼灣一帶,近代香港的味道逐漸濃郁。走在街頭,不乏各種經典的電影取景位置。各項重建與翻新地標的背後,是香港人熟悉的本土文化與上一代的深刻回憶。點點滴滴,匯聚成港島鬧市區的獨特風貌。

中山紀念公園位處東邊街北,接壤海濱長廊,四通八達,閒時吸引不少市民聚集野餐。公園亦設有寵物友善地帶,方便市民帶同愛寵休憩。
「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毗鄰灣仔渡輪碼頭,是一個由不同民間專業人士參與營造的海濱實驗空間。休閒站以城市後花園為主題,透過「期間限定」裝置,在草坪上擺放了各式各樣的蔭棚、座椅和鞦韆,營造出柔和溫馨的感覺,是市民不可錯失的打卡熱點!
.jpg)
_jfif.jpg)
怡和街的環狀天橋上,《古惑仔》、《攻殼機動隊》及不同類型的愛情電影的場景縱橫交錯。製作人以天橋的獨特構造,展現電影中各種複雜且難以名狀的邂逅、分離與重遇。
每逢正午,銅鑼灣的海邊總有一番喧鬧。皆因怡和午炮仍保留至1850年代以來的傳統,每天於正午鳴放禮炮,吸引不少市民與旅客慕名等待,感受殖民時期的一番韻味。


「活力避風塘主題區」是銅鑼灣避風塘海濱的活化工程。主題區美化了原為「敬記船廠」、約150米的海濱長廊,及保留附近的一棵大榕樹,並提供更多綠化、戶外桌椅和遮陽設施。大榕樹附近設有特色小食亭及攤位,售賣各種香港懷舊小食。
香港人料理牛腩的獨特方法可謂出神入化。在天后,數間遠近聞名的清湯腩食店齊聚,為香港的美食文化添上不少色彩。

路線3: 東岸公園 -> 北角 -> 鰂魚涌公園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
愛秩序灣海濱花園 ->香港海防博物館 (回頭) -> 西灣河碼頭 (大約7.5公里)
足跡伸及東區,香港文化百花齊放。除了幾個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外,區內亦發展出不少文創地帶。歷史悠久的建築內,香港人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釋放了城市空間的潛能,為香港文化爭出一片天。

位處炮台山的東岸公園於2021年底開放。防波堤向維港中心延伸,讓市民得以一探全方位的維港景色。公園亦有草地、座椅、涼亭、遊樂場等設施,是家庭聚會的一流地點。
「葛量洪號」滅火輪於1953年投入服務,2002年退役前,一直是香港消防處滅火輪隊的旗艦,曾參與無數船舶及沿岸重大火警的撲救工作和海上救援任務。有見其歷史價值,香港歷史博物館於2007年將其設為展覽館,開放予公眾參觀。若要深入了解香港近代史,展覽館是你必須到訪的重要地點。


走進富利來商場,場內富有年代感的裝修讓人彷彿置身時光隧道,回到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近年商場成為文青小社區,由二手書店到雜玩店,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就等你去一睹究竟。
「油街實現」由1900年代的香港遊艇會會所,搖身一變成為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藝術空間,舉辦各項文化與藝術展覽


來到炮台山,定要一試真材實料的本地湯圓。餡料帶來的是味覺的強烈震撼,背後代表的是團圓的美好兆頭。
雞蛋仔作為街頭小食的代表,儼然是香港食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北角,聞名四海的雞蛋仔專賣店每天都為市民送上一次次的味蕾衝擊。

路線4: 西九海濱長廊 -> 尖沙咀 -> 星光大道 (約6公里)
在欣賞維港景色以外,隨著西九文化區的落成,尖沙咀可算是香港藝術文化的橋頭堡。

M+是香港以至亞洲首個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館內收藏展品來自世界各地,當中的希克藏品更是細膩紀錄中國過去四十年的藝術發展和風格,讓訪客從多感官角度感受中國近代的轉變。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通過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機構的珍藏以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它與同樣位於文化區內的戲曲中心產生協同效應,讓跑友們從藝術文物和傳統戲曲的視角見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縱使渡輪在當代香港已經不是唯一的渡海工具,然而天星小輪在香港人心中依然有不可磨滅的地位。尖沙嘴天星碼頭廣場其實也在香港藝術史上留有一頁— 皆因那裏保留了九龍皇帝曾杜財的墨寶。通過觀賞九龍皇帝的墨寶,大家或許可以反思究竟公共空間與藝術之間的界線是怎樣界定,而九龍皇帝這個人本身的存在對香港又有甚麼含義。
在西九文化區這位藝文界新寵出現前,其實香港藝術館一直都為大眾帶來多姿多彩的藝術體驗。經過翻新後,藝術館以新面貌,繼續從香港立眼世界,將藝術帶入香港人日常生活。


在視覺藝術以外,尖沙嘴同樣是大家入手認識香港電影的地方。星光大道也剛歷經翻新,跑友們現在可以以手機觀看經典電影片段,感受香港電影的迷人魅力。
路線5: 星光大道 -> 海心公園 -> 觀塘海濱長廊 (約7公里)
九龍城、馬頭圍一帶,一直是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熱點。走在街頭上,不難看到街坊們在交談的身影。在社區中加一點創意,在鬧市中加一點玩味,這一帶就是這樣在不平凡地活出平凡。

已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牛棚藝術村除了是本地藝術家的工作室集中地外,跑友也可透過參觀藝術村前身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的遺跡了解土瓜灣在啟德機場時期的另一面。
鄰近藝術村有近年因為色彩繽紛而成為打卡地標的十三街唐樓群。跑友們不妨趁唐樓群清拆重建前感受昔日老香港的情懷!


一個紅蘋果,是土瓜灣街坊間的秘密暗號。土瓜灣市政大廈落成多年,由於外牆印有大蘋果,街坊慢慢習慣以紅蘋果稱之。跑友們經過時不妨停下來,欣賞大廈富現代主義建築特色的窗戶設計。
啟德郵輪碼頭是起動九龍東的大型項目,頂樓綠油油的草地吸引不少遊人在假日來野餐,在維港微風的吹拂下享受維港兩岸的都市景色。

路線6: 觀塘海濱長廊 ->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約8公里)
觀塘近年因為起動九龍東計劃從工業區搖身一變成第二個核心商業區,是不少初創企業初試啼聲的基地。這種經濟轉型的面貌,從近期大熱電影《飯戲攻心》也可見到 – 戲中「有福叉燒」的工廈單位外望恰好就是國際投資銀行的辦公室。究竟這個正經歷翻天覆地改變的地區還有甚麼瑰寶留待各位跑手發掘呢?

因著獨特的外型,這條位於九龍灣和牛頭角交界的天橋成為青春少艾的打卡熱點。
位於觀塘繞道下的VESSEL發現號是一個複合空間,除了有咖啡店、社區園圃外,週末不時有滑板愛好者互相交流。


跑遍大街小巷的你,能認得這裏是哪裏嗎?「後巷計劃@九龍東」項目以熱情奔放、用色大膽的塗鴉為昔日黯淡無光的大廈外牆注入活力,大家不妨猜猜這幅塗鴉藏身於那座大廈之間?
鯉魚一躍,跑到維港最東邊的一端,就來到一個饒有傳統風味的小村 – 三家村。村內不僅有遠近馳名的海鮮,跑友們也可找到不少乾果、杏仁餅作手信,一嚐香港百年滋味。
